本篇譯文,出自GA277a:「優律思美的起源與發展」(Die Entstehung und Entwickelung der
Eurythmie)第一部分,34~37頁。由Lory Maier-Smits記錄當初講授的情形,地點在博特明根(Bottmingen),時間是1912年9月21日。
完整譯文刊載在2012年5月,第32期新竹人智學會電子報,這裡是繼續上一週的後半段部分 (藍色字體為譯文本身)。
「您知道嗎?只有『天生本俱-我』的存在(ichbegabtes Wesen),才會笑與哭;只有人類,而不是動物,能夠笑和哭。就如同那個『我』在『笑』或『哭』當中面對世界;同樣的,我們也會想要有兩種動作姿態,去表達出這兩種可能性。就是透過伸展(Spreizen)和收縮(Ballen)。」
所以,『天生本俱-我』的存在(祂)的這兩種基本的表述,可以帶入練習而被培養。對那些缺乏積極的,和不太聰慧的孩子們,這個練習是好的。史代納博士很確實的補充說:「它對任何人都沒有傷害。」
我們應當學習,在每一個『伸展』中,去體驗一種內在的提升,躍昇於外在之上;如此,這內在微笑的俯視著,外在世界所有的苦惱。
但是如果這內在感覺自己虛弱無力去面對外在事務,那麼它將會嘗試著,在『收縮』中,去覺知自身的力量,把它們聚集在一起,並且把所有隱伏在自己裡面的一切,擠壓到有如一個點;這就如同在物質身體上,淚腺收縮聚集,最後在哭泣中眼淚被擠壓出來。
這個練習是用來強化,人類本質中最年輕和最軟弱的部位。所以我們應當嘗試,讓這兩個幼小的『我』(Ich-Wesen)相互面對彼此,就好像是一樁『外在事件』(äußere Tatsache);它們持續對峙,去克服它們的無力感和它們的焦慮;而能紮實的奮鬥成長。因為「 如果你只是意願想要(譯者:還沒有行動),你完全還不知道,什麼是你所能夠(達成)的。事實上(事後)你會笑話自己曾經如此的畏怯。笑吧,一笑以對!然後就一轉身,飛快的跑走。那真的是不值得把自己困捲入其中的。」
或許,我們不應當以『伸展和收縮』作為一堂課結束時的練習活動,即使魯道夫˙史代納在一開始就已經說明(那具有)某種平衡(性質)。這也同樣適用在輪舞(Reigentänze, 譯者:於『準備工作』中第一次提到『輪舞』,刊載於2011年10月,第25期電子報 ):以伸展的手臂作為輪舞的開始,結束則以輕微收縮的手臂──因為每一個『我』,即便它是如此強壯,(然而)它若是要從一體共有的存在(Gemeinsamkeit)中破繭而出,首先它必須先輕輕的把自己聚集在一起。
除了這最重要的健康效用之外,『伸展和收縮』對於我們,這些在優律思美最稚嫩的初學者,在另一種連結關係上,具有重大的意涵。這練習最初所給的指示,直到1915年,或許也是唯一的指示:人們出自某種程度上的覺知,對自己的行動予以著色賦彩,可能的話會給予更強烈的色彩,乃至於笑、伸展、鬆解,直至到最清亮的光芒;或者則是哭泣、收縮、封閉自己、覆蓋而陰鬱,乃至於最絕望的黑色。
容許我再次帶各位回憶,魯道夫˙史代納在這些教導最開始時的第一句話,它幾乎呈現得有點像是一種前提條件;也就是說,任何一個人只有當他內心信服於:人是由身(Leib)、心(Seele)、靈(Geist)所組成,(並且)伴隨著它們(身、心、靈)的相應構成 ──在人身的肢體部位(Glidmaßenmenschen),在人的胸腔或心的部位(Brust- oder Herzmenschen),以及在頭的部位(Kopfmenschen),才有可能真實的實現這項新的行動藝術。只有在這基礎上,人們可以再次回顧上述這堂課裡所描繪的內容。
譯者:依據原文應當翻譯為『肢體-人』,『胸- 或 心-人』,『頭-人』。Dr. Steiner常常如此稱述,以表達人體構成,分成這三個主要特質。但是不能以切割對應的方式,身、心、靈,肢體、心、頭,不是這樣一個對一個的對應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