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覆常態

(2011年,秋)進入深秋,沉、緩、收、斂,我的學習歷程,似乎也進入相似的步調。心中呵護著深埋的種子,知道它將在明年發芽、生長。炙熱而蓬勃的生機,護孕著此刻深埋的種子。深冬酷寒,不再需要武裝對峙,源生一份溫柔的深情,甘願,守候。
(2012年,2月)積雪漸融,春天的腳步應當不遠了。遙遙眺望返鄉的日子,心靈勃然的躍動著。卻不期然,碰觸到一股新的生命力量,它溫暖我、支持我,迎向不可知的未來。
(2012年,4月) 今年的7月我即將返回我生長的土地上,所有醞釀、培儲的一切,都將綻放為一股新生的力量,注入我根源之處。『您』,將是我誠懇邀約的夥伴,若是您也想了解、學習「優律思美」,若是您願意投入這一股將在中文文化中發芽生長的新生力量,歡迎您與我聯絡
(2013年元月1日)我們將「3-ei優律思美學園」呈現在世人面前。和諧與信任的心,讓我們逐漸走在一起。在學員身上,看到美好的未來圖像。呵護這小小火苗,讓它能溫暖更多的人。
(2014年5月),沉寂許久的部落格園地,最近頻頻進入我的腦海中。回到台灣將近2年,生命中展開的新頁,幾乎以一種超乎我能想像的濃稠密度,與高頻躍升,督促著我成長。分享這成長的歷程,只希望有更多的人,願意踏上自己的成長之路。

2017年5月,再次回到這裡,不必多說什麼,就這麼直接開始吧!

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

譯文:載自「綠蛇」,一段回憶


這樣的字體與顏色,為譯文本身
這樣的字體與顏色,為個人言論

載自「綠蛇」,一段回憶
作者:Margarita Woloschin
歌德所寫的一篇童話故事「百合花與綠蛇」,Dr. Steiner把它用優律思美呈現出來,本文作者是優律思美人,曾參與表演,故有此回憶記述。附錄這一篇,是讓讀者從第一人稱的角度,去看當年的一段往事。

出處: 出處:GA277a, Die Entstehung und Entwickelung der Eurythmie」(優律思美的形成與發展)10

在這一年,1908年的5月,我的兄弟和我,開車前往漢堡;在那裡,Rudolf Steiner要講有關約翰福音。..... 那演講是在市民大樓的白廳舉行。在第一天的晚上,Rudolf Steiner談到有關「約翰福音」的序言....。
在那演講之後,他走向我,並問到:「您能將那個舞蹈出來嗎?」我對這問題並不覺得訝異,因為我從孩童時期就有這樣的慾望,任何深切的經驗都是為了跳舞;而Rudolf Steiner是「什麼都知道」,對此,我是非常信服的。我回答他:「我認為,一個人可以將他所有感覺到的,都舞出來。」──「但是那『感覺』在今天來臨了!」他一再重複這句子,並且站在我面前好一陣子,注視著我,就好像他在等待著一個問題。但是我並沒有問他。──就在這一年的秋天,在柏林有一場演講,有關於,在宇宙裡和在人之內,節奏律動的相應;在演講結束之後,他對我說:「舞蹈是一獨立的節奏,是一動作活動,它(舞蹈)的中心在人之外。舞蹈的節奏引導向世界原初之時。我們今日的舞蹈,是遠古神殿舞蹈的衰微形式。透過神殿舞蹈,人當體悟最深沉的天地奧祕。」他再次站在我面前等待著,我還是一樣什麼都沒問。當初我沒有意識到,一個老師的話語,總是因應一個被提出來的需求,然後予以回應的指示,他不左右學生的自由意志。
對此,他等待,四年之後,當他回應他的一個學生的問題,闡述出一個新生「動作藝術」的基礎時,我才理解到這一點。問題必須出自於一個人的意願,然後他才回應....。現在我懂了,Rudolf Steiner當初的意思──當他在那場演講,關於「約翰福音」序言之後,問我的問題──「您能將那個舞蹈出來嗎?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