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覆常態

(2011年,秋)進入深秋,沉、緩、收、斂,我的學習歷程,似乎也進入相似的步調。心中呵護著深埋的種子,知道它將在明年發芽、生長。炙熱而蓬勃的生機,護孕著此刻深埋的種子。深冬酷寒,不再需要武裝對峙,源生一份溫柔的深情,甘願,守候。
(2012年,2月)積雪漸融,春天的腳步應當不遠了。遙遙眺望返鄉的日子,心靈勃然的躍動著。卻不期然,碰觸到一股新的生命力量,它溫暖我、支持我,迎向不可知的未來。
(2012年,4月) 今年的7月我即將返回我生長的土地上,所有醞釀、培儲的一切,都將綻放為一股新生的力量,注入我根源之處。『您』,將是我誠懇邀約的夥伴,若是您也想了解、學習「優律思美」,若是您願意投入這一股將在中文文化中發芽生長的新生力量,歡迎您與我聯絡
(2013年元月1日)我們將「3-ei優律思美學園」呈現在世人面前。和諧與信任的心,讓我們逐漸走在一起。在學員身上,看到美好的未來圖像。呵護這小小火苗,讓它能溫暖更多的人。
(2014年5月),沉寂許久的部落格園地,最近頻頻進入我的腦海中。回到台灣將近2年,生命中展開的新頁,幾乎以一種超乎我能想像的濃稠密度,與高頻躍升,督促著我成長。分享這成長的歷程,只希望有更多的人,願意踏上自己的成長之路。

2017年5月,再次回到這裡,不必多說什麼,就這麼直接開始吧!

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

Advent 即將來臨

Advent ──基督降臨節,就是從聖誕節前4週開始,到聖誕節之間的4個週日。換句話說,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聖誕裝飾,從門窗、庭院、屋頂,到處都有大大小小的耶誕樹;並且大多數家庭會有一座四具燭台座的裝飾,隨著每一週點燃一支蠟燭。而對於孩子們則有一種掛飾,上面有24個小袋子,或是有蓋子的小格子──很像我們小時候玩的摸彩遊戲格;大人通常在裡面放了各種『小驚喜』,孩子們一天打開一個,讓耶誕的氛圍越來越濃厚。
我住的這裡,是附屬於當地醫院的宿舍,大部分是實習醫生或護士,也有一些像我這樣的學生;大家都是來來去去,各忙各的。只有在吃飯的時候,在廚房相互招呼閒聊一下。好在,總有一些人,他們會用心去營造一些氛圍──野地裡摘一些花果,扎一束冬青環,點上蠟燭….──產生溫暖的感覺。

剛剛出去採買一些日常用品,興致盎然的看著一些應景的物品與糕點。哈哈,只能看看,還真買不下去,是有點貴。轉身走到街上,看到一些家長帶著孩子,逛逛市集、騎腳踏車….。我看到一個父親正與他的孩子輕聲的說著話,他們之間有一種愉悅的盪漾。我不禁感染到如此的親近與溫暖。但是,同時一瞬間我回到我的童年,父親的圖像、母親的圖像,竟然是乾枯的、單一的。父親永遠在外忙做生意,當他回家坐上桌吃飯時,我們小孩子們得等他先吃完。記憶中,只有在除夕、新年時,會同時坐在桌邊上。記憶中的母親,永遠背對著我,忙著做──做不完的家事。挖掘入記憶深處,那裏的父親與母親,像是沒有聲音的影像,浮動在陰沉的廚灶之間。──恐怕,這是我們那一代時空下,一種親子圖像。當然我有一些朋友,他們的成長的家庭就沒有這麼陰鬱。不過大體上,那一時代的人比現在的人們,較不善於言詞、肢體的表達。
今天,拉拉雜雜講這一堆有的、沒有的,是因為最近──9月從台灣回到這裡之後──常常在倒數回台灣的日子,便不經意的開始回顧自己這幾年在這裡的生活,然後開始漸漸意識到自己的轉變。
以前,我總以為,「當然」大家都跟我一樣,一樣的走路、吃飯、睡覺,一樣的思想模式,一樣的做事方式….。喔~~花了大概4年的時間,被優律思美狠狠的形塑之下,我才逐漸感受到、覺知到,沒有一個人是跟另一個人一樣的。而在這同時,我開始意識到,在過去那樣的「理所當然」的認知下,我真的傷害過許多身邊的人:我曾經責怪別人『怎麼可能想不到!看不到!』,過去我沒辦法接受『怎麼可能做不到!』….。如今,我才了解到『別人想到的、看到的,是另一種可能』,『人家做到了,另一些事情』….
有些人羨慕我:拋下一切來到瑞士,學優律思美。有些人嘲笑我,認為我自討苦吃。有些人覺得我很瘋狂,簡直是不可思議。或許,都有一些吧!──

重新補足自己成長過程沒有學會的東西:愛的表達,溫暖的分享與接納。很昂貴的代價,很辛苦的歷程,很難堪的面對了自己。
只是心中不再哀怨,感謝與接納,我父母親遙遠而模糊的身影。
只是在心中祈請,過去被我傷害過的人,傷口能夠痊癒,傷痛能夠平息。
只是在心中點燃一盞小小燭火,可能只夠照亮腳前的一步,卻足夠讓我小心前進。
就以這樣的我,迎接即將到來的2012年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