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覆常態

(2011年,秋)進入深秋,沉、緩、收、斂,我的學習歷程,似乎也進入相似的步調。心中呵護著深埋的種子,知道它將在明年發芽、生長。炙熱而蓬勃的生機,護孕著此刻深埋的種子。深冬酷寒,不再需要武裝對峙,源生一份溫柔的深情,甘願,守候。
(2012年,2月)積雪漸融,春天的腳步應當不遠了。遙遙眺望返鄉的日子,心靈勃然的躍動著。卻不期然,碰觸到一股新的生命力量,它溫暖我、支持我,迎向不可知的未來。
(2012年,4月) 今年的7月我即將返回我生長的土地上,所有醞釀、培儲的一切,都將綻放為一股新生的力量,注入我根源之處。『您』,將是我誠懇邀約的夥伴,若是您也想了解、學習「優律思美」,若是您願意投入這一股將在中文文化中發芽生長的新生力量,歡迎您與我聯絡
(2013年元月1日)我們將「3-ei優律思美學園」呈現在世人面前。和諧與信任的心,讓我們逐漸走在一起。在學員身上,看到美好的未來圖像。呵護這小小火苗,讓它能溫暖更多的人。
(2014年5月),沉寂許久的部落格園地,最近頻頻進入我的腦海中。回到台灣將近2年,生命中展開的新頁,幾乎以一種超乎我能想像的濃稠密度,與高頻躍升,督促著我成長。分享這成長的歷程,只希望有更多的人,願意踏上自己的成長之路。

2017年5月,再次回到這裡,不必多說什麼,就這麼直接開始吧!

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

迪歐尼斯元素(das Dionysische Element)第一天課程──1


本篇譯文,出自GA277a:「優律思美的起源與發展」(Die Entstehung und Entwickelung der Eurythmie)第一部分,1921頁。由Lory Maier-Smits記錄當初講授的情形,地點在博特明根(Bottmingen),時間是1912916日。
此系列課程持續九天,它基本上是針對 Lory Maier-Smits 單獨講授,伴隨的有Lory的母親。1915818日到911日之間為第二系列課程,此時已經有一些跟隨Lory學習的學生。這兩次的講授課程,後來的人以內容特質而予以命名為「迪歐尼斯課程」和「阿波羅課程」。
完整譯文刊載在201112月,第27期新竹人智學會電子報,這裡只摘錄幾個重點, 並且分兩次放在此閱讀區裡 (藍色字體為譯文本身)。

魯道夫˙史代納以強調一般性的觀點作為開場白。譬如:「任何人,唯有認同並活出這樣的信念:人是由身(Leib)、心(Seele)、靈(Geist)所組成,才能呈現這一新的動作藝術。」....... 接著的是那已經提過的引言:「你必須學習,讓『心』上升進入『頭』;不是反其道而行,不能任由『頭』侵入『心』。」
譯者:這是一句常被引用的名言。Dr. Steiner第一次提到它,是在1913828日,在慕尼黑的優律思美表演前的簡介說明。『心』,指『真實的感覺』的範疇;『頭』,指『思想』的範疇。──不過最困難的是在『真實的感覺』,大部分的人認為自己當然有『感覺』,但是多半都沒有覺知到,自己的感覺已經有一些先前的經驗與預設的思想涉入,已經不是『真實』接收『當下』、『對象(不論是人、事、物)』傳達給自己的感覺。所以Dr. Steiner經常說:每一次的經驗都是新鮮的,活生生的。

「你這樣學習著,去體驗『A(譯者:中文發音如ㄚ)猶如防衛,透過向上的,翻轉彎曲的手(Hand,有時是指整隻手或手臂)把它表達出來。」......
進一步談到『E(譯者:中文發音近似ㄝ):,「學習著,體驗『E』,在每一個──即使只是隱約的、暗示的──『交叉』,結合著驚訝的感覺。」。...... 「你要嘗試所有的可能性,在這『E』當中,去體驗各種細微不同的『驚訝』;譬如:敬畏、恐懼、厭惡,諸如此類。」
(圖:Dr. Steiner手寫,關於a, e, ä, i, au的指示)

Ä(譯者:中文發音近似ㄝ,但是口腔向後略微壓迫):腿(腳),一個接在另一個之後;總而言之,所有成雙的,一前一後的,譬如兩個人如此的站立著。
I(譯者:中文發音如『一』):每一個你感受到有『伸直』狀態的地方,在手臂,在腿,在整個身體....。也可以是在目光一瞥中 ,或是鼻子、舌頭,或僅只是一隻手指,若是可能的話,你也可以僅用一根腳趾。不過那伸直的感受經驗必須在那兒。而最典型的『I』是,當你一手在側邊向上,另一手在對應的另一邊向下,拉長伸直。
AU(譯者:中文發音如ㄠㄨ):每一個跟自己身體的碰觸。你必須這樣去感覺它,然後便會在其中發現各式各樣的動作。
譯者:所謂「每一個跟自己身體的碰觸」,可以試想:大部分的人在什麼狀況下會發出『ㄠㄨ』的聲音?而當發出『ㄠㄨ』時,大部分人的身體通常帶出怎樣的動作?

「『O(譯者:中文發音如ㄡ):當肢體銜接在一起,所能形成的每一個圓形,結合著一種深情環抱的感覺。」魯道夫˙史代納在這裡也談到許多的可能性,不管是用兩隻手臂,或僅是下手臂、手掌,還是只用手指(環抱成圓形)。甚至是用一隻手臂也可以將它表達出來,譬如:臀部與手臂之間,頭和手臂之間...等等。
「『U(譯者:中文發音如ㄨ):每一個朝向上的轉動──透過手臂一個大動作,表達出真摯的、人性的──譬如,在喜悅、歡騰的情感中;甚至透過跳躍或是一個小小蹦起,以表達極致之情。」.....
「『ÄU(譯者:中文發音如ㄡㄧ):肢體做出『蹦開』或是『嵌入』的狀態。就如同『U』是向上的彈跳,『ÄU』是一個向地上的跳入,與大地再次的碰觸。它也可以是肢體的嵌入,那樣的狀態。譬如:雙手叉腰,或是一人的手肘插入另一人的臂彎裡,或是手臂回轉插入肩關節下,甚至您也能用眼睛這樣『插』。」
「『EI(譯者:中文發音如ㄞ:任何一個『全身的動作』。感受一下這感覺──『多麼可愛』,就在您輕撫著一個小孩時,您所感覺到的狀態。(如果)以一個不動的、克制的身體,我們是既沒有感覺,也無法有所表達。」

(圖:Dr. Steiner手寫,關於o, u, äu, ei, v, b的指示)

在這樣每一個母音,『變母音』(Umlaut),以及『複合母音』(Diphthong)逐個的講解和描述之後,魯道夫˙史代納還給予提示,應當如何對這些進行練習。要不斷重複的練習每一個單獨的語音,嘗試著,一再發覺新的動作而不停息;直到每一個語音,即使是最微小的動作,都真實的用『心』去體驗與感受。在這樣練習之後,則要嘗試著,兩個語音接連著串在一起,譬如『IO』,再之後,三個語音『IOU』。或者說,形塑出一個語音,讓它在過渡到下一個語音時,(前後兩個語音)幾乎是同時顯現出來。──我期願每一個優律思美人,得以體驗這樣美好樂音的、充滿期待的愉悅聲響,對此,他隨後接著說:「您們將會看到,那是如何美好:一個多麼精密的歷程,透過這樣表達顯現。」

明年是「優律思美」誕生百週年慶典,在這裡分享它最初呈現的樣貌,是相當有意思的事。史代納博士在他去世之前的13年裡,所給的有關優律思美的指示與教導,以及他來不及講的部份,都讓學習者面對著極大的難題與挑戰。
在我跟隨了各個不同傳承的老師們的學習之後,在我盡可能閱讀史代納的演講與著作,到目前為止,我了解一件事實:不要輕易指稱『這個』是對的,『那個』是錯的。對與錯,是個人狹隘認知的侷限,所產生的片面結論。在我有生之年,我不想花費精神在『對』與『錯』的爭論上。盡量多翻譯、多呈現史代納博士所留下來的各個面相,讓『對』與『錯』保留在每一個人心中,安靜的自證自知。

以此心願,獻給「優律思美」誕生百週年慶典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