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覆常態

(2011年,秋)進入深秋,沉、緩、收、斂,我的學習歷程,似乎也進入相似的步調。心中呵護著深埋的種子,知道它將在明年發芽、生長。炙熱而蓬勃的生機,護孕著此刻深埋的種子。深冬酷寒,不再需要武裝對峙,源生一份溫柔的深情,甘願,守候。
(2012年,2月)積雪漸融,春天的腳步應當不遠了。遙遙眺望返鄉的日子,心靈勃然的躍動著。卻不期然,碰觸到一股新的生命力量,它溫暖我、支持我,迎向不可知的未來。
(2012年,4月) 今年的7月我即將返回我生長的土地上,所有醞釀、培儲的一切,都將綻放為一股新生的力量,注入我根源之處。『您』,將是我誠懇邀約的夥伴,若是您也想了解、學習「優律思美」,若是您願意投入這一股將在中文文化中發芽生長的新生力量,歡迎您與我聯絡
(2013年元月1日)我們將「3-ei優律思美學園」呈現在世人面前。和諧與信任的心,讓我們逐漸走在一起。在學員身上,看到美好的未來圖像。呵護這小小火苗,讓它能溫暖更多的人。
(2014年5月),沉寂許久的部落格園地,最近頻頻進入我的腦海中。回到台灣將近2年,生命中展開的新頁,幾乎以一種超乎我能想像的濃稠密度,與高頻躍升,督促著我成長。分享這成長的歷程,只希望有更多的人,願意踏上自己的成長之路。

2017年5月,再次回到這裡,不必多說什麼,就這麼直接開始吧!

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

再拾畫筆

同學們決議今年畢旅公演,除了在自己學校之外,將前往瑞士境內的洛桑(Lausanne)、Schafisheim,以及巴黎近郊的Verriere,和義大利的米蘭,最後在歌德館的基石廳(Grundsteinsaal)。這將會是一大筆的支出,所以同學們嘗試向各個基金會,或各種人智學相關的團體單位,申請贊助。甚至還有人提議拍賣會,或者是Buffet….,總之是想盡辦法籌募。這不禁讓我回想自己讀書時,以及後來教書時的學生們,在畢業之前,不論是畢業紀念冊,或是畢業展,都是同樣的過程,可以說是課業之外的另一種學習歷程。
也因為這樣,我答應負責繪製海報──畢竟我的德語不夠靈光,幫不上忙,而繪畫是我的本行,也是自己所鍾愛的事,所以就樂得接下工作。
四年前,當我剛到瑞士時,先在Wagner先生的繪畫學校,畫了9個月。他忠實的投入於Dr. Steiner對於色彩的教導,而發展出一支全然不同於傳統學院的繪畫技巧。我從放掉自己過去所學,去學習他那精準的掌握色彩本身,以至於到最後著迷到差一點放不下畫筆。在那9個月裡,我幾乎每天從9點開始,一直畫到天色暗到看不到色彩為止,中午常一手拿麵包、蘋果,另一手還是畫筆;週一到週日,從不休息。──所以後來我右手肩、背,曾經酸痛了好長一段時間才復原。每一張畫都是全開的紙,用的是300磅的法國水彩紙,植物性顏料。
因為這樣的歷程,讓我後來在某一天,突然感覺眼前所有事物的色彩突然鮮明起來。我曾經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,那是以前在台灣參加Auro soma的工作坊,出於好奇與好玩,跑去見識到底它是什麼東西!結果在第三天下課後,我走出戶外,當時已經傍晚,台北天空灰濛濛一片,可是我突然感覺到每一樣東西,它本身的色彩直接從裡面亮出來──那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!如今在接觸Wagner先生的繪畫方法之後,讓我對色彩幾乎可以說是『觸動心弦』的摯愛。
只是,面對優律思美,我還是決定放下畫筆(為此,繪畫學校裡的老師曾經對我很不高興)。
這一週,為了完成答應的工作,再拾畫筆~~ 喔!那對色彩的感覺再次回到身上,這次可快多了,感覺好像是優律思美的訓練,讓自己的感官越發敏銳。以前,我常會畫了一段時間之後,就困住了,感覺會陷入混沌。這次卻發現沒有這困擾了──甚至,我愉悅到有一種感覺:我在畫紙上做優律思美!我再次體驗到,傾聽色彩,並隨它共舞。







解釋一下:同學們投票產生的標題,『con Fuoco』,那是義大利語,英文是:with fire。意思是──中文還真有點難──『帶著火焰般的』。有幾重原因讓大家選擇了這標題:其一,我們有一首貝多芬的 C小調奏鳴曲,的確是這樣的氛圍;其二,我們同學來自各個不同國家,這一路相處下來,不時碰撞出火花;其三,我們是兩校合併之後的第一屆畢業生,當然是有一些期許。原畫尺寸 36 x 51 公分。
不過,昨天聽說,因為節目單上安排的順序,老師們彼此有點不同的意見,因此希望我們重新考量,修改標題。──不知,各位是否跟我一樣,不太了解『為什麼』?不過,我已經很習慣了,就當它是文化差異。
重要的是,我畫得好開心,真感謝有這樣的機會,再拾畫筆。大不了,再畫一張就是了。
最後這張畫是去年,2011年6月,為Toneurythmie的口頭報告而繪製的,呈現黃道(Zodiac)和12個調式,以及色彩,三者之間的相互對應關係。原畫尺寸 90 x 120 公分,花了一個多星期,趴在地上完成的──因為我沒有這麼大張的桌子。


沒有留言: